沉迷短剧的人就像掉进了杀猪盘 寻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渴望

  我瘫在沙发上,像一枚无力的弹簧,失去了弹起的力度。今天是我寻找小程序短剧迷的第五天。在人潮涌动的天桥下,在呼吸不畅的电梯里,在拥挤得无处落脚的地铁中,我期待着发现有人沉醉在手机屏幕投射的虚拟剧情中。


  小程序短剧,这个挑战影视业"快"的新概念,在2023年创造了300亿的营收,几乎赶上了中国一年的电影票房——500亿。在广州这座繁忙的城市中,我在人群里迷失,与上班族擦肩而过,我的追寻似乎没有结果。一位影视业内人士告诉我,愿意为短剧买单的观众,往往是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不太引人注目的人。

  根据某研究机构的数据,小程序短剧的主要受众属于二三线城市,年龄跨度从80后到更年长的群体。这些愿意为短剧内容付费的观众,普遍文化水平不高,对电子产品的操作并不熟练。他们被影视行业内的人称为"下沉市场"。

  若"上"被视为褒义,则它的反义词"下"带有某些负面情感。追求快节奏与快感的短剧,每集只有一分钟,能够迅速抓住观众的眼球,让像我一样沮丧沉沦的人深陷其中,被其收入囊中。

  这"下沉"的市场力量,一度让从业者困惑不解。情感纠葛、复仇重生的轮回故事吸引着观众反复点击,订单如潮。这波澎湃的流量与财富,源源不断地涌向短视频平台与短剧制作人。

  新的剧种激活了行业,带动了影视就业岗位的增长。但我们却很少去问,那些支撑起热潮、沉迷于竖屏短剧的粉丝,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?

  在南方回南天的模糊天空下,我在一个写字楼底下的美食广场见到了陈强。快过春节了,回家的日子临近。去年,为了赚取春节期间提供的每天300元加班补贴,他放弃了回家。深夜11时,陈强和许多外卖骑手一样,靠在自己的"工位"——电动车上,背靠外卖箱,等待手机的提示音。

  与某些电影中阳光午后的浪漫场景完全相反,陈强戴着口罩,头盔系得紧紧的,用长长的指甲在两部安卓手机上来回滑动,那些手机就像是装满了竖屏短视频的红酒瓶,让他畅饮其中。

  竖屏短剧,在过去半年里成为了他最大的"爽点"来源。他对这种喜好有些羞耻——大多数人也有类似感觉,嘲笑短剧内容的套路。但私下里,他却沉迷于此,半年间刷了几十部。每当平台上刷到精彩片段,他总是忍不住通过各种渠道找到全集。

  工作结束后的凌晨,躺在城中村的出租房,他会花3到4个小时一口气看完这些短剧。他了解那些为短剧付费的观众,因为短剧如此诱人,一集一分钟,总是在高潮部分戛然而止。每8到15集便到了付费点,正是剧情发生逆转的时刻。

  在剧情的牵引下,他比喻看短剧像赌博。当你输钱时,总想继续赌,希望能将输掉的钱赢回来。尽管贫穷,但他也渴望付费观看正版全集。

  家庭主妇妮妮的体验也相似。她将短剧描述为需要放空大脑去观看的内容。自2023年起,她每天都在评论各种短剧,沉浸在剧情中无法自拔,即使对剧中的人设和情节提出质疑,也无法停止观看。

  妮妮和陈强代表了一个更大的群体——生活中有缺口,现实中有失意的人。他们透过短剧寻找一个完美的世界,一个建立在朴素的善恶、因果报应上,与残酷现实截然不同的世界。在这个世界里,坏人会受到惩罚,而好人总有美满的结局。在每个沉浸于短剧的夜晚,他们相信并期待,生活中的不幸与挣扎会得到逆转。

  这些故事让我们思考,何为幸福,何为成功。是否我们都在寻找一种逃避,一种虚拟的慰藉,一个我们能够掌控结局的世界。短剧,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面镜子,映射出了人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渴望。





相关推荐